构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五大体系——点亮智库谈数字化转型之七

发布时间:2022-05-09 来源:中国电子报 赵晨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点亮智库联合中国企业联合会、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核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网等40余家央国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服务企业等单位,就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与方法路径进行了课题研究。结合研究成果,本报特推出《点亮智库谈数字化转型》系列报道,分别从产业新赛道、转型趋势、指数、体系、阶段、路径等角度,对国企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剖析和解构。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体系的不断优化、创新和重构,企业需要构建一套涵盖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的完整任务体系以实现系统性转型,构建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五位一体的任务体系。点亮智库认为,国有企业需要打破工业技术专业壁垒,发展战略由“静”到“动”,新型能力由“刚”到“柔”,解决方案由“技”到“数”,治理体系由“层级”到“扁平”,业务转型由“分工”到“生态”,开辟价值发展新空间,以转型的系统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1647605874(1).jpg

发展战略由“静”到“动”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战略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基于技术壁垒、构建封闭价值体系的静态竞争战略,转向依托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共创共享开放价值生态的动态竞合战略。

一是“转”竞争合作关系,由单纯关注竞争转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二是“转”业务场景,由职能分工型的固化业务场景,转向灵活柔性的动态业务场景;三是“转”价值模式,由基于技术创新构建商业壁垒的长周期价值获取模式,转向资源共享和能力共建的开放价值生态模式。“转”战略提出了三点新要求:第一,在竞争合作关系上,要求逐步从过去的仅关注竞争转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将竞争合作层次从单一技术产品的竞争合作升维到智能技术产品(服务)群的竞争合作,从资源要素的竞争合作升维到新型能力体系的竞争合作,从组织之间的竞争合作升维到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合作;第二,在业务场景上,要求打破传统的基于技术专业化职能分工形成的垂直业务体系,以用户日益动态和个性化的需求为牵引构建基于能力赋能的新型业务架构,根据竞争合作优势和业务架构设计端到端的业务场景;第三,在价值模式上,要求改变传统工业化时期基于技术创新的长周期性获得稳定预期市场收益的价值模式,构建基于资源共享和能力赋能实现业务快速迭代和协同发展的开放价值生态。

新型能力由“刚”到“柔”

开展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建设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路径。国有企业应从与价值创造与传递紧密关联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加快从过去相对刚性固化的传统能力体系,转向可柔性调用的新型能力体系。

按照价值体系创新和重构的要求,系统推进产品创新、生产与运营管控、用户服务、生态合作、员工赋能、数据开发等数字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1647605902(1).jpg

解决方案由“技”到“数”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技术支持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以技术要素为主的解决方案,转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策划实施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通过四要素互动创新和协同优化,推动数字能力的持续运行和不断改进,具体而言:第一,对于数据要素,完善数据的采集范围和手段,推进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强化数据建模与应用,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第二,对于技术要素,开展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部署适宜的IT架构,提升IT、OT网络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平台,推动基础资源和能力的模块化、数字化、平台化;第三,对于流程要素,开展跨部门、层级、业务领域、跨企业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优化设计,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跟踪、过程管控和动态优化等;第四,对于组织要素,根据业务流程优化要求确立业务流程职责,匹配调整有关的合作伙伴关系、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

治理体系由“层级”到“扁平”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管理保障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管控转向开放式的动态柔性治理。

统筹推进数字化治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方式变革和组织文化创新,以适宜的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管理保障,具体来讲:第一,对于数字化治理而言,数字化转型治理不仅仅是IT治理,应该重视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技术应用、流程优化、组织变革、数据价值挖掘、安全保障建设等五方面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协作性、可持续性;第二,对于组织结构而言,从科层制管理的“刚性”组织,向流程化、网络化、生态化的“柔性”组织转变,企业必须打造动态灵活的组织结构,以支持企业(组织)快速、敏捷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创造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适应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竞争环境;第三,对于管理方式而言,从职能驱动的科层制管理,向流程驱动的矩阵式管理、数据驱动的网络型管理、智能驱动的价值生态共生管理转变;第四,对于组织文化而言,把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的自觉行动,企业要树立开放创新、共生共赢的价值观,培育和深化数字文化、变革文化、敏捷文化、开放文化和创新文化。

业务转型由“分工”到“生态”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业务视角看,国有企业应从“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两个层面入手,推进传统业务创新转型升级,由基于技术专业化分工的垂直业务体系转向需求牵引、能力赋能的开放式业务。

1647606095(1).jpg

以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数字业务培育,加快转变过去基于技术专业化分工的垂直业务体系,建立需求牵引、能力赋能的开放式业务生态。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点亮智库联合中国企业联合会、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核集团、航空工业集团、国家电网等40余家央国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服务企业等单位,就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与方法路径进行了课题研究。结合研究成果,本报特推出《点亮智库谈数字化转型》系列报道,分别从产业新赛道、转型趋势、指数、体系、阶段、路径等角度,对国企的数字化转型进行剖析和解构。

数字化转型本质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体系的不断优化、创新和重构,企业需要构建一套涵盖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的完整任务体系以实现系统性转型,构建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五位一体的任务体系。点亮智库认为,国有企业需要打破工业技术专业壁垒,发展战略由“静”到“动”,新型能力由“刚”到“柔”,解决方案由“技”到“数”,治理体系由“层级”到“扁平”,业务转型由“分工”到“生态”,开辟价值发展新空间,以转型的系统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1647605874(1).jpg

发展战略由“静”到“动”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战略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基于技术壁垒、构建封闭价值体系的静态竞争战略,转向依托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共创共享开放价值生态的动态竞合战略。

一是“转”竞争合作关系,由单纯关注竞争转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二是“转”业务场景,由职能分工型的固化业务场景,转向灵活柔性的动态业务场景;三是“转”价值模式,由基于技术创新构建商业壁垒的长周期价值获取模式,转向资源共享和能力共建的开放价值生态模式。“转”战略提出了三点新要求:第一,在竞争合作关系上,要求逐步从过去的仅关注竞争转向构建多重竞合关系,将竞争合作层次从单一技术产品的竞争合作升维到智能技术产品(服务)群的竞争合作,从资源要素的竞争合作升维到新型能力体系的竞争合作,从组织之间的竞争合作升维到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合作;第二,在业务场景上,要求打破传统的基于技术专业化职能分工形成的垂直业务体系,以用户日益动态和个性化的需求为牵引构建基于能力赋能的新型业务架构,根据竞争合作优势和业务架构设计端到端的业务场景;第三,在价值模式上,要求改变传统工业化时期基于技术创新的长周期性获得稳定预期市场收益的价值模式,构建基于资源共享和能力赋能实现业务快速迭代和协同发展的开放价值生态。

新型能力由“刚”到“柔”

开展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建设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路径。国有企业应从与价值创造与传递紧密关联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加快从过去相对刚性固化的传统能力体系,转向可柔性调用的新型能力体系。

按照价值体系创新和重构的要求,系统推进产品创新、生产与运营管控、用户服务、生态合作、员工赋能、数据开发等数字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1647605902(1).jpg

解决方案由“技”到“数”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技术支持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以技术要素为主的解决方案,转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策划实施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等四要素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通过四要素互动创新和协同优化,推动数字能力的持续运行和不断改进,具体而言:第一,对于数据要素,完善数据的采集范围和手段,推进数据的集成与共享,强化数据建模与应用,深入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第二,对于技术要素,开展设备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部署适宜的IT架构,提升IT、OT网络和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水平;构建平台,推动基础资源和能力的模块化、数字化、平台化;第三,对于流程要素,开展跨部门、层级、业务领域、跨企业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优化设计,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业务流程的运行状态跟踪、过程管控和动态优化等;第四,对于组织要素,根据业务流程优化要求确立业务流程职责,匹配调整有关的合作伙伴关系、部门职责、岗位职责等。

治理体系由“层级”到“扁平”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管理保障视角看,国有企业应加快由过去封闭式的自上而下管控转向开放式的动态柔性治理。

统筹推进数字化治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方式变革和组织文化创新,以适宜的治理体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管理保障,具体来讲:第一,对于数字化治理而言,数字化转型治理不仅仅是IT治理,应该重视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技术应用、流程优化、组织变革、数据价值挖掘、安全保障建设等五方面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协作性、可持续性;第二,对于组织结构而言,从科层制管理的“刚性”组织,向流程化、网络化、生态化的“柔性”组织转变,企业必须打造动态灵活的组织结构,以支持企业(组织)快速、敏捷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创造和开拓新的市场领域,适应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竞争环境;第三,对于管理方式而言,从职能驱动的科层制管理,向流程驱动的矩阵式管理、数据驱动的网络型管理、智能驱动的价值生态共生管理转变;第四,对于组织文化而言,把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战略愿景转变为员工主动创新的自觉行动,企业要树立开放创新、共生共赢的价值观,培育和深化数字文化、变革文化、敏捷文化、开放文化和创新文化。

业务转型由“分工”到“生态”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业务视角看,国有企业应从“业务数字化、数字业务化”两个层面入手,推进传统业务创新转型升级,由基于技术专业化分工的垂直业务体系转向需求牵引、能力赋能的开放式业务。

1647606095(1).jpg

以业务数字化、业务集成融合、业务模式创新、数字业务培育,加快转变过去基于技术专业化分工的垂直业务体系,建立需求牵引、能力赋能的开放式业务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