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什么?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可参照执行的数字化转型方法体系,是一套保障企业战略、业务、技术、管理等统筹推进的体系框架,是一套促进贯标咨询、解决方案、评定等服务市场生态良性运转的引导体系,也是我国首个覆盖两化融合全局、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标准。

作为企业构筑信息时代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系方法,自2013年开始大范围普及推广和深入应用以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已经形成一系列普适易用、相互配套的标准体系,成为国家和地方省市推进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其评定结果被作为评判企业综合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是什么?

在初步提出以能力为主线的理念框架,解决企业共识形成和机制建立问题,支持企业合理、规范、有效地推进融合的基础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形成了以价值效益为导向、数据为驱动、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构建完善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法论,依据数字化转型的先进性和成熟度,分级分类开展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分级贯标和分级评定,研制系列方法工具,提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数字化转型全程服务,支持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有效开展创新活动,稳定获取转型价值。其主要特征为聚焦转型、突出能力、分级分类、全程服务。

How 怎么做?

01
贯标启动
  • 必要时,聘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
  • 召开贯标工作启动会
  • 制定贯标工作实施方案
  • 标准宣贯/解读/实施培训
02
现状调研及差距分析
  • 现状调研
  • 诊断对标(参考T/AIITRE 100001)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新型能力诊断
  • 差距分析(对照GB/T 23001分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差距,对照T/AIITRE 10003分析对应等级能力建设差距)
03
文件体系策划及发布
  • 组建企业两化融合组织体系
  • 确定两化融合方针
  • 体系文件策划
  • 体系文件编写与发布
04
新型能力(体系)策划
  • 识别和确定新型能力(体系)(基于T/AIITRE20001,参考新型能力主要视角和新型能力分析视角,明确拟打造新型能力类别,等级需求,以及各新型能力的范围和边界)
  • 确定新型能力的价值效益目标(参考 T/AHTRE 10002)
  • 过程管控机制策划
  • 系统性解决方案策划
  • 治理体系策划
05
新型能力实施与运行
  • 制定并发布试运行方案
  • 系统性解决方案实施
  • 治理体系建设完善
  • 匹配规范与协调优化
06
评测和改进
  • 诊断对标、监视与测量、考核
  •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 评价和优化调整体系文件
  • 纠正与预防措施
07
分级评定
  • 确定申请能力类型
  • 确定申请评定等级
  • 选择具有相应等级服务能力的评定机构
  • 分级分类进行评定申请
08
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 获证后按规定使用分级评定结果
  • 获证后的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
  • 打造与不同能力或更高能力等级对应 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How 怎么做?

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级贯标,需经过诊断调研和差距分析,分级建立企业个性化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并打造相应等级的新型能力。必要时,企业可聘请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协助完成贯标过程。

企业可申请分级评定,通过第三方评定机构的文件审核、现场审核等分级评定服务后,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企业可通过本平台完成分级贯标评定全流程。

Who 谁在做?

Who 谁在做?

入驻的企业
36,559
贯标企业总数
31,671
通过评定企业总数
31,671
国有企业贯标总数
31,671

效益与收益

效益与收益

经初步测算,通过评定企业的运营成本平均降低8.3%,经营利润平均提高10.5%。企业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通过建立和持续改进过程管控机制、系统性解决方案和治理体系,实现新型能力的不断跃升,经过第三方评估审核的评定结果可有效反映企业新型能力的先进性和成熟度,评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管部门分业施策与分类指导、行业精准引导、市场精准服务提供采信依据。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正逐步成为政策支持、企业遴选合作伙伴和投融资合作的重要依据,部分采信目录可通过本平台“新闻动态”进行查询。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升级自助贯标系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自助贯标系统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自助贯标系统面向企业贯标全过程应用场景提供操作提示、标准解读、知识问答、模板示例、案例分析、培训课程等知识和工具,帮助企业有效导入数字化转型方法体系和机制,交流探讨最佳实践,分享知识经验成果,为广大企业提供及时、专业、系统的数字化转型赋能服务。

贯标升级

微信公众号

下载资源

视频播放